5222這款底片,據Project Double-X的說法,是1959年問世,算起來也六十多年的歷史了。近期黑白沖片逐漸上手,在網拍上買了幾卷回來拍看看。
論成本,買網拍上分裝好的5222,價錢跟分裝的Tri-X(400TX)、TMAX等價錢差不太多。約莫一卷90多元;100呎盤片,5222分裝好的要一千七百多,也跟漢口街上底片很大一冰箱那家器材行所販售Tri-X、TMAX盤片的價錢差不多。當然其實5222因為是電影底片,出廠時最小的長度都有400呎,只要能解決400呎->100呎分裝的技術問題,對拍攝量大的預算控制上可以節約到更多。
第一次沖5222,由於手邊沒有D96,去化工行買材料來配還在我遠程的計畫當中,故先用手上的HC-110 (B)來沖,22度,顯影時間5分鐘,底片設200度、400度。
沖完片子,從片軸拉出來一看,覺得這卷底片在中間調的部份層次感挺豐富的,但是有些曝光比較過度一點的地方,亦或是HC-110的特性?亮部聚集了好深黑的例子,當下還挺擔心變成一塊鐵板。但是從掃瞄器出來後,這些亮部銀粒子好像很厚的部份,又沒有顯得太死白。底片晾乾的時候,中間調部份的層次感會一直吸引我去細看它們,這是我以往沖TX400等其他底片所沒有的感覺。下次用D76沖看看,順便找一些配方來參考,把D76/D96甚至把定影液的原料買來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