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

拍底片之越陷越深(GT-X970掃描器)

因為中了網路上一些格友放的毒,加上黑白沖片沖的還算順利,除了彩色負片C41的沖片有點難搞,並且我個人對於藥水的反應不是太好(幾次沖完有點頭痛),溫度控制上很難搞,故暫且就維持黑白自沖,彩色單沖。

那沖完片,把底片晾乾剪進底片帶就沒事了嗎。這年頭買一台掃瞄器(不管幾萬),易;弄一個暗房,難。黑白暗房難,彩色暗房更難。至少,空一個位置,能放的下一台GT-X970。

到手三四天,對這台機器開始熟了一點,逐漸也能掃描出一些還能接受的影像,我手上十多卷黑白120、135掃出來,經過一些調整,還算可以見人。

先放幾張就是












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

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

貓在小鎮裡

版面設計寬度1980x1280






















後記:有些色調覺得還有改進的空間,等底掃入手以後自己來掃看看好了。
備註:Fujica GSW690 ,Kodak Portar400,花蓮彩韻沖掃。

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

想玩底片這種病


玩底片這個病,從去年開始發作後,鬧了好一陣子,最近又嚴重起來。

其實跟其他玩家比起來,我是小咖中的小小咖,滿坑滿谷的相機沒有,滿口袋的銀角也沒有。

簡單數一下

Olympus Pen EES2 半格機
Horizon 202搖頭全景機 (已出)
Fujifilm Instax 200 拍立得
Fujifilm Instax 500AF 拍立得(已出)
Canonet QL-19 RF
Rollei Prego 90
Canon EOS 5
Fujica GS645S (已出)
Fujica GSW690

就這樣。

如果加上十年前,「真」底片時代的話,可以在加上兩台:

Nikon FM (外借)
Nikon F100 (已出)

就這樣。

不是多不多的問題,是又想玩底片這東西,好像一種病這樣。

明明八九年前,狠下心來,把Nikon F100 以及相關鏡頭給賣了,歡歡喜喜迎接Sigma SD9,當時對底片又嫌又棄,幹嘛如今又跑回來又抱又摟的。

才不過十年,底片這東西落至谷底。以往一家柯達就有黑白彩色正負片二十多種,如今恐怕數不過六七款。

數位時代以來,按快門是不手軟的,這點許多人早已為文批判,我不重述,但簡單說數位時代能有亂槍打鳥這種拍法。縱然我們並不清楚,底片時代的專業記者、攝影師與攝影家們,是用了多少的底片堆砌出他們的作品,但至少至少最重要的是,成本這件事你得傷透腦筋。

這兩年比較注目荒木經惟、森山大道這兩位日本攝影家,台灣也出版了幾本他們的文字著作。森山大道在他的書裏自述:他一個主題所拍的底片,大概要把一個箱子給滿出來,約五~六百卷底片吧。

所以,五百卷底片,一卷底片36格,就要拍出一萬八千格。

簡單的算一下數學,以一卷黑白底片100為計算基準(以前的底片沒有那麼貴喔),五百卷就要五萬;自己沖洗藥水錢一卷算15元吧,要7500元。這樣拍照到沖出影像來,要六萬元。

一本攝影集所集成的影像,三百頁紙張能放不過四五百張照片來看,攝影家也有一座冰山,上面浮著作品集幾本的小山尖,水面下有著龐大無比的底片與相紙的堆積。

在這個時代,2012年這個時代,除非有龐大的資源無後顧之憂的放手去拍,在心態上,這筆花費很考驗攝影者的錢包與心情。

那我這種,想玩底片這種病,會怎麼樣呢?

我也還不知道,病發之時,誰會知道呢?

我要的部落格

我要的不多,其實就是希望能夠邁入寬螢幕的版面。

雖然網路世界上的各種載體(比如說:Facebook,Google Plus 等)都已經非常發達;各種小部落格也蓬勃發展,隨著我們所能買到、用到的螢幕越來越細緻,FullHD等螢幕已如小強滿街有(小強還沒有那麼多)。

但仔細看來,各家對於圖片的表現仍不好,一受限於版面設計,原有的版面是基於1024制1280像素寬來設計,進入1980寬的螢幕,兩邊就空了下來。一受限於圖片尺寸及大小,過去由於頻寬就是錢, 故對於網路上圖片的傳遞,都是能看能過就好。縱然時代已進入100M的光纖寬頻(賀中華電施恩開放卻但書不保證能達到100M),Facebook仍是把你的圖給壓縮的慘兮兮,放大點看全壞光。

我目前仍遷就這個Blogger所提供的免費佈景,希望能碰到一個適合我用,免費(或不貴好用)的佈景來用。


寫部落格好困難



不知道為什麼,寫一個部落格對我來說這麼困難。在上一版的夜間飛行死亡多年後,下一版的夜間飛行難以出生。對部落格系統又挑剔,對佈景主題又嫌棄(又懶得去改),每每一個部落格宣示開站後,就是枯萎凋零的死亡在那兒,許久以後見到它枯死於網路間。

這又是一次宣示,寫部落格的宣示。

這也是一次宣示,這是一個關起門來寫自己爽的宣示,所以必然埋名隱姓,必然自我高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