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底片這個病,從去年開始發作後,鬧了好一陣子,最近又嚴重起來。
其實跟其他玩家比起來,我是小咖中的小小咖,滿坑滿谷的相機沒有,滿口袋的銀角也沒有。
簡單數一下
Olympus Pen EES2 半格機
Horizon 202搖頭全景機 (已出)
Fujifilm Instax 200 拍立得
Fujifilm Instax 500AF 拍立得(已出)
Canonet QL-19 RF
Rollei Prego 90
Canon EOS 5
Fujica GS645S (已出)
Fujica GSW690
就這樣。
如果加上十年前,「真」底片時代的話,可以在加上兩台:
Nikon FM (外借)
Nikon F100 (已出)
就這樣。
不是多不多的問題,是又想玩底片這東西,好像一種病這樣。
明明八九年前,狠下心來,把Nikon F100 以及相關鏡頭給賣了,歡歡喜喜迎接Sigma SD9,當時對底片又嫌又棄,幹嘛如今又跑回來又抱又摟的。
才不過十年,底片這東西落至谷底。以往一家柯達就有黑白彩色正負片二十多種,如今恐怕數不過六七款。
數位時代以來,按快門是不手軟的,這點許多人早已為文批判,我不重述,但簡單說數位時代能有亂槍打鳥這種拍法。縱然我們並不清楚,底片時代的專業記者、攝影師與攝影家們,是用了多少的底片堆砌出他們的作品,但至少至少最重要的是,成本這件事你得傷透腦筋。
這兩年比較注目荒木經惟、森山大道這兩位日本攝影家,台灣也出版了幾本他們的文字著作。森山大道在他的書裏自述:他一個主題所拍的底片,大概要把一個箱子給滿出來,約五~六百卷底片吧。
所以,五百卷底片,一卷底片36格,就要拍出一萬八千格。
簡單的算一下數學,以一卷黑白底片100為計算基準(以前的底片沒有那麼貴喔),五百卷就要五萬;自己沖洗藥水錢一卷算15元吧,要7500元。這樣拍照到沖出影像來,要六萬元。
一本攝影集所集成的影像,三百頁紙張能放不過四五百張照片來看,攝影家也有一座冰山,上面浮著作品集幾本的小山尖,水面下有著龐大無比的底片與相紙的堆積。
在這個時代,2012年這個時代,除非有龐大的資源無後顧之憂的放手去拍,在心態上,這筆花費很考驗攝影者的錢包與心情。
那我這種,想玩底片這種病,會怎麼樣呢?
我也還不知道,病發之時,誰會知道呢?